珠江啤酒深耕华南,行业老六市值反超燕京,

作者:斑马君

编辑:斑马君

作为全球啤酒产量最高的国家,中国的啤酒市场在-年经历了相当残酷的行业竞争,头部企业们纷纷关厂缩减产能。小企业们更是关门大吉,远离厮杀的红海市场。经过这波强势行业洗牌,华润、青岛、百威、燕京、嘉士伯等五大集团的市场占有率一路从63.5%(年)提升至71.6%(年)。

表面看起来目前啤酒行业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好像行业TOP5将继续“集领风骚”。实际上可能并不是。因为行业老六一直都有“上位”的冲动。今天斑马君就聊聊这个行业老六,珠江啤酒。

行业“老六”,市值却反超燕京

珠江啤酒偏居一隅,从“珠江”二字即可知这是一家地处华南广东地区的啤酒企业。虽然从全国行业市场占有率来看,珠江啤酒还不能和前五相比,但是截至目前珠江啤酒的市值已经将行业销量老四的燕京啤酒远远甩开。

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珠江啤酒总市值为.2亿元,已经超过燕京啤酒.8亿元总市值。从市净率估值来看,当日,珠江啤酒PB为2.56倍,燕京啤酒为1.51倍,明显的市场更偏爱珠江啤酒,也给出了更高的估值。

同样的地方国资控股的两家啤酒企业,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啤酒销量、净资产规模更高的燕京啤酒,总市值却被珠江啤酒反超,不知道燕京啤酒的投资者们心里作何感想?应该是不太好吧。

那么,市场为何更愿意高看体量更小一些的珠江啤酒呢?因为珠江啤酒更早的走出了行业白热化的价格战竞争,重获成长性。

数据显示,珠江啤酒的复苏早在年就已经开始。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实现连续五年增长,其中净利润增长更是创造了5年增加6倍的惊人奇迹。

反观燕京啤酒,其年的营业收入还不及年;年净利润更是比年缩水超过一半。这样的成长趋势表现,足以让投资者惊恐畏惧。

究其原因大概是,年啤酒行业前五名的“大哥”们还在进行着价格肉搏,争抢市场份额,直到年才打的有点累了,好像是达成了休养生息的行业共识。珠江啤酒这种不头不尾的行业地位,反而让其更早的深耕一隅休养生息。

然而,燕京啤酒经此一役好像受创颇重,至今尚未恢复元气。数据显示,年一季度,燕京啤酒实现营业收入20.0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1.86%,下滑幅度远超青岛啤酒(62.93亿、-20.86)、重庆啤酒(5.55亿、-33.36)、珠江啤酒(5.53亿、-26.31%)。

可以说,燕京啤酒作为全国知名的老牌儿啤酒厂商,其近几年的经营业绩相当令人唏嘘。在这样的业绩背景下,二级市场能有更好表现的概率确实有点低。

珠江是如何复苏的?

珠江啤酒的复苏逻辑还是要从啤酒行业的发展说起。啤酒实际上并不属于同质化竞争的行业,爱喝啤酒的人,能喝出不同品牌产品在口感、口味上的区别。也就是说,行业内的各大厂实际上并没有打价格战的必要。更好的竞争方式是对产品品质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品牌和产品的差异化。

另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啤酒行业不止面临着人均消费量下降的窘境,还得做好消费人口下降的打算。如果各厂家之间不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的话,只会让整个行业滑向更深的深渊。

珠江啤酒就是更早的看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了对应的竞争策略。销量起不来,只能用提价来实现增长。而提价就需要对所售产品进行升级,这样消费者才愿意为更高的售价买单。这也就是所谓的消费升级。

近几年,珠江啤酒聚焦中高端产品,以珠江纯生为利润增长点,以珠江0度为规模增长点,以雪堡、精酿、原浆等高端特色差异化产品为效益突破点,形成了“3+N”的产品结构组合。

随着随着产品结构的持续调整,年,珠江中高端啤酒占比已经达到90%,较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同时,产品结构升级也直接带动了珠江啤酒吨价和毛利润的提升,从而改善了企业的净利润表现。数据显示,年珠江啤酒毛利润率46.84%,较年提升超过5个百分点;净利润率从年的2.77%提升至年12.06%,提升了超过4倍,基本上与净利润同期增速一致。

这意味着珠江啤酒过去5年净利润的持续高增长,几乎全部源自于基于产品结构升级的售价提高,而产品销量实际上变化并不大。而广东作为我国经济的领头羊,也能成为主场选手珠江啤酒的天然护城河。珠江啤酒仅依靠广东地区的市场容量就可以实现比较不错的未来发展,如果是全国化战略发展,潜力将更大。

燕京啤酒能复苏吗?

那么,依托于北京的燕京啤酒能否扭转颓势呢?斑马君对燕京啤酒的看法实际上是比较乐观的,特别是在国企改革的相关政策发布后。

6月30日,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年)》。虽然方案细节尚未公布,但是大方向还是更加市场化,要经营效益。而像燕京啤酒这样长期业绩不及可比同行的企业来讲,很有可能就是改革的重点企业。

并且和珠江啤酒比起来燕京啤酒不止可以复制珠江啤酒产品结构升级的发展模式,并且可能具备更高维度的发展方式,那就是通过并购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

要知道,百威进入中国以来已经相继收购了包括哈尔滨啤酒在内的大大小小十几个品牌;而嘉士伯也是通过一路收购成为行业内的“西北王”,重庆啤酒、乌苏啤酒、西夏啤酒、大理啤酒等等十几个原内资品牌现已归于百威旗下。而内资啤酒老大的华润除了拥有雪花品牌之外,同样通过并购吸收很多地方啤酒品牌。

虽然燕京啤酒有复苏的可能,但是作为一家北方国资控股的啤酒企业,改革难度也并不小。毕竟要考虑就业的问题。数据显示,目前,燕京啤酒员工人数共人,是珠江啤酒的6倍多,和青岛啤酒同属一个数量级。

然而如此庞大的员工人数,燕京啤酒年净利润仅为珠江啤酒同期净利润的一半,青岛啤酒同期净利润的六分之一。实际上,从目前的这种不太好的状态来讲,燕京啤酒的改革更应该抓紧,毕竟时间不等人。与其一直堕落,还不如断臂求生。因为,这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不得不改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31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