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ldquo珠海rdquo
你印象中的珠江是怎样的
浩浩汤汤,澎湃千年
珠江,又名粤江,是中国流量第二大河流。因流经海珠岛而得名。珠江流域是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的复合流域,干流长度km。广东省境内的珠江流域面积共计k㎡。千百年来,珠江水奔流不息,润泽两岸人民,见证了广东一次又一次的腾飞。
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广州阅江路碧道蓝天白云,碧波荡漾
广州塔、海心桥与珠江相映成趣
(拍摄:梁子健)霓虹闪烁,华灯璀璨
你以为只是这样?!
其实
我们现在见到的珠江
是“苗条版”的!
“珠江”以前竟然叫“珠海”!
首先
请大家翻开自己高中的地理课本
来重温一下珠江是怎么定义的
狭义上的珠江特指珠江三角洲水系穿越广州市区的一段干流河道,也就是现在通常所称的珠江广州河道或珠江水道。
广义上的珠江指整个珠江流域,是一个由西江、北江、东江及其支流,以及注入珠江三角诸河所组成的复合型流域。
今天我们讲的珠江
则是指古代的珠江
含义基本上与狭义上的珠江相吻合
白鹭在珠江江面嬉戏
六千年以前冰后期海侵以来,广州市区到黄埔一带是一个东宽西狭的漏斗形浅海湾,古代珠江其实是一片汪洋巨浸,海潮甚至可以深入到珠江三角洲内部。
近年来的许多考古活动也在现在广州市区的许多地下发现海相生物的遗迹,这也表明珠江以前比现在宽广得多,位置深入到了现在的广州市区。
昔日珠江江面比现在宽广得多,加之有海潮涌入,所以人们都把珠江称为“珠海”,广州人现在也还保留着称“过江”为“过海”的习惯。
想不到吧
珠江还是个“富N代”??
“珠海”瘦成了“珠江”!
那么
以前的“珠海”
是怎么一步步变成
现在的“珠江”的呢?
数千年来,各江河包括流溪河、甘溪、沙河及西江、北江的分支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受海潮的托顶,河流流速慢,泥沙就慢慢沉积下来,加上人口的集中、城市的发展、人为填筑等原因,水陆变迁较为迅速,导致珠江江面不断缩小,北岸线不断南移。
一起来看看
珠江漫长的“变瘦”历程吧!
01
珠江江面宽度变化
秦汉时期,珠江宽达米。
晋代时,珠江宽约米。
唐代时,珠江宽约米。
宋代时,珠江宽约米。
后来的朝代,珠江江宽不断缩小。
如今海珠桥处珠江宽约米,仅为汉代时的1/10。
02
珠江北岸线南移
秦汉时期,珠江江岸在现在的西湖路一带。
晋代,珠江江岸在破山,离现在的岸线米。
南北朝时,珠江江岸在华林寺前,离现在的岸线约米。
隋代,江岸在现在的杨仁里一带,离现在的岸线约米。
唐代,珠江江岸在西关的泮塘、上下九附近,离现在的岸线米。
宋末,珠江江岸在现在的一德路、万福路一线,离现在的岸线约-米。
元、明、清代,珠江江岸继续南移。
清代中期,岸线抵达十三行、西濠二马路一带。
年修建新堤时,原来靠近南岸的海珠石被并入北岸成为陆地的一部分,珠江广州河道的北岸线基本定型。
自秦汉以来
珠江北岸线至少南移两千余米
当初被称为“海”的珠江
渐行渐窄
终于变成了一条“江”
跨越千年一江珠水造就两岸锦绣碧波清流孕育湾区明珠分享、点“赞”和“在看”
和小伙伴一起get
这条关于珠江的冷知识?
来源:中国水利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