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播人花了16年打造这个声音产品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200114/8061710_0.shtml

“广播做的就是声音,广播人做的就是声音产品,合唱是特别有魅力的一件事,通过不同声部去呈现一种声音,是一种亮丽的表现。”

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主持人、广东少年广播合唱团执行团长郑慧敏说。这也是广东广播电视台创立广东少年广播合唱团的原因之一。

年,广东少年广播合唱团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合唱团就获得年第三届“博艺杯”中国童声合唱节金奖。

年暑假,广东少年广播合唱团60多名少年从肇庆到新加坡,从第七届中国童声合唱节到第六届新加坡国际合唱节,梅开二度,两次收获银奖。

声入人心:大胆挑战高难度曲目

“飞/飞轻轻飞/风吹我过这座山/风吹我过这片水

飞/慢慢飞/这座山这片水/不知何时归”

纵然已过去了一段时间,广东少年广播合唱团在第六届新加坡国际合唱节上演绎《蒲公英》的美妙声音依然在通过新媒体不断传播着,声入人心。

对他们来说,那是一个忙碌的暑假,所幸也是一个收获颇丰的暑假。合唱团声乐指导老师余莹莹说:“两场比赛相隔时间很短,我们几乎连轴转,集训、去肇庆比赛,一个星期后就去新加坡比赛。且不说学生,我们老师都是硬撑着去排练。加上当时天气很热,真的挺累的。”

谢明晶老师在指导学生

困难不止外在环境因素。“挑战”似乎是他们参加第六届新加坡国际合唱节的策略,他们选择了《蒲公英》《WauBulanh》两首曲目。合唱团副指挥李颖恒明白,《蒲公英》适合高中生,起码初中生,以小学生为主的合唱团很难驾驭。“这首歌有6个声部,我们10个人左右组成一个声部,但小朋友的音量比较小,4个小朋友的音量才相当于1个成人的音量。”但李老师及其他老师还是决定选择这首歌曲。

“《蒲公英》的意境很美,旋律、结构也很美,所以我们就很大胆地选取了这首歌曲。”李老师说。为练好这首歌,合唱团不断训练,合唱团首席指挥和艺术总监谢明晶也提了不少建议,并请国内外专家来指导。

合唱团副指挥李颖恒在指导孩子训练

而第二首曲目《WauBulanh》是独具特色的马来西亚民族歌曲,曲调欢快,与《蒲公英》风格迥异。在舞台上,合唱团成员不仅唱歌,还表演特色舞蹈,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变换队形,生动演绎“野性曲目”。

挑战也意味着机会。他们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出色地完成了比赛,在来自世界各地41支高水准的少年及成人合唱队伍参加的第六届新加坡国际合唱节上,斩获银奖。“为我们自己点赞。”李老师自豪地说。

培训专业:十六余载用心培育

李老师介绍,《蒲公英》把轻飘飘的蒲公英拟人化,讲述的是蒲公英凄凉的漂泊故事,蒲公英想要安定,却一次次因为各种事情被迫不断迁移。

“对小朋友来说,这是一个较难理解的意境,他们很难理解深层次的情感。”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歌曲的理解,李老师采集一些蒲公英,吹给他们看,让他们玩和模仿,给他们直观的感受,启发他们。后来找不到蒲公英,他们甚至用上了棉絮。

首席指挥和艺术总监谢明晶

合唱团副指挥李颖恒

声乐指导老师余莹莹

李老师、余老师等合唱团老师,非常用心地培育孩子。“合唱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职业。给孩子排练很累,但我觉得很幸福,每天都幸福满满,下课以后就觉得很开心。”李老师说。

成立16余载,广东少年广播合唱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专业的合唱团,有着非常优秀的师资。合唱团首席指挥及艺术总监谢明晶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获广东省“南粤优秀”音乐教师、广州市音乐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等荣誉称号。其指导的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在国内首屈一指,近年来多次问鼎世界范围内各类合唱大赛,屡获金奖,享誉全球。他是合唱团的灵魂,为合唱团“把脉”,指引发展方向。“他会为我们把关比赛的选曲和艺术方向,也会经常到合唱团指导我们排练。”余老师说。

广东少年广播合唱团设有合唱团、合唱高级班、合唱中级班、合唱初级班、幼儿合唱兴趣中级、幼儿合唱兴趣初级班、幼儿声乐表演精华班等系列梯队班。学员报名后,合唱团老师会组织考试,根据学生情况,为学生安排合适的班级。合唱团注重音乐素质教育,给孩子们在音乐思维、音乐听觉、音乐嗓音、音乐表演及合作能力诸方面进行系统、严谨的训练,主要学习演唱中、外名曲、合唱精品,并为学员们提供大量广播及电视舞台的表演机会。

广东少年广播合唱团培养的专业与用心还体现在老师们对变声期少年的声乐训练。合唱团学生大多是8-14岁的孩子,往往会遇到变声期。而合唱团的老师,尤其是余老师,在变声期的教学方面非常有经验。“平时,我们会留意他们有没有变声,帮助他们走过这个困难的阶段。”处于变声期的男生音域比较低,因此,合唱团也进行了一些新尝试,“在一些作品加入低音部分,让一些变了声的男孩也可以跟着我们这个团歌唱。”

合唱团的老师在教育方法方面也有其独特方式。余老师笑着说道:“李老师是我们团里最受欢迎的老师。李老师和我在合唱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温柔一些,一个严格一些。李老师很有耐心,性格温和,我就会比较严格。孩子在我们两个身边都会很听话。”

桃李芬芳:学生一辈子离不开合唱

李老师、余老师都是从合唱团创办之初就加入了这个团队,见证着合唱团的发展,陪伴着一届届学生成长,协助家长引导了很多孩子走上他们想走的路。

合唱团用心培育,学生也因此“遍地花开”。余老师介绍:“我们合唱团的学生素质很高,很多学生在小升初、初升高及高考的音乐特长生考试中成绩斐然,甚至有学生通过音乐特长生考进北京大学。”

“只要你在合唱团待过,你一辈子都离不开合唱,会一直热爱合唱。”余老师欣慰地说,很多合唱团的学生,后来考进了音乐学院,现在活跃在广州乐坛,活跃在舞台上还有一批学生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团里的年轻老师马振涛以前就是合唱团的学生。

孩子的心是细腻的,老师们培育的用心,他们都能一一接收。“我们团的一个男孩苏义恒,从一年级就在这里练合唱,现在初二,变声了,依然舍不得离团。留在这里挺难为他的,他的音域比较低,低音部对他来说也高。他可以唱某些部分,但很多地方唱不了,但他还是想留在这里,跟着我们。”说起这个学生时,李老师非常感动。

从年至今,16余载,广东少年广播合唱团一次次斩获重要奖项,且仍在不断前行,“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7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