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飘香时,粤剧正青春珠江商报

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http://www.xftobacco.com/zzbb/myjd/m/2158.html

编者按:传统粤剧风华正茂,南国红豆中原飘香。4月20-21日,由广东粤剧院院长、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曾小敏领衔主演的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到河南郑州,在当地成功举办了《我是曾小敏——“剧·说”交响音乐会》和新编粤剧《白蛇传·情》两场演出,博得好评如潮。

此次巡演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粤剧院承办,是广东文艺“头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站是巡演的广东省外首站,也是广东粤剧院在素有“戏曲之乡”美誉的河南第一次精彩亮相。

此次巡演还将造访西安、澳门、北京、武汉、上海等城市,对于粤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推动粤剧与其他地方戏曲的交流互鉴,向全国及海外传播优秀岭南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随后举行的“文化粤豫”——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郑州站座谈会上,与会的戏剧界专家围绕此次巡演的创新亮点及其带来的启示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本期文艺评论摘选嘉宾发言精华,以飨读者。

此外,本期美术评论推出关于旅美书画家刘定权水墨艺术及其代表作《报春图》的赏析文章,敬请垂注。

粤剧在河南成功上演具有里程碑意义

刘景亮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著名戏剧评论家

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是广东粤剧院第一次赴河南举行大型粤剧演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次粤剧巡演得到戏剧圈内人和大众的期待,让大家获得了充实的审美满足,这无疑是粤剧成功进入河南大众视野的一个标志。

目前,河南的观众普遍对粤剧了解不多,因此对粤剧抱有好奇和期待。许多地方剧种目前还是“中国的”,而不是“世界的”。粤剧已经做到了走向世界,早于京剧进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粤剧地位之高的充分证明。

粤剧历史悠久,集中国南北地方戏曲之长于一身,并吸收了大量地方戏剧语汇。早在明朝就已经有“南戏”“北曲”之说;到了清代,河南、山西、江西等地大量的地方戏都到南方去演出,乾隆时期广州还成立了各省戏班的联合组织——外江梨园会馆。粤剧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地方剧种的表演语汇为我所用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独具一格的风格面貌。粤剧是传统地方戏剧的集大成者,表演手段非常丰富,这是它作为世界级非遗的一个重要意义。

粤剧曾经被认为“过江难”“出省难”,原因之一是语言障碍,这个情况只是暂时的。我们从曾小敏的演出中已经感受到中原观众对粤剧的接受和欢迎,这也说明了观众欣赏能力和观演素质的进步。随着全社会传播技术、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的眼界不断拓展,加上粤剧已经走出国门,相信它在全国的推广之路也会愈发顺利。

作为一个河南人,曾小敏的演出让我非常激动,十分感慨,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

一、粤剧之美

戏曲是追求美的艺术,它的造型、唱腔、动作、身段,无一不是以美为诉求。粤剧《白蛇传·情》在细节上、人物造型上、场景调度上,都能呈现出精彩的画面。

尤其是“伞”的利用让整个舞台造型完成了显著的变化,使整个舞台调度有了灵动感,让美感大大提升。《白蛇传·情》的服装没有追求传统服装的款式,富有创新之美。曾小敏等粤剧艺术家的表演、唱腔,无论动态、静态,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这种“美”是当今时代进步的表现。

二、创造精神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舞台上演出的各剧种的《白蛇传》基本上都是以田汉的《白蛇传》为基础进行艺术改编的。此后,常香玉老师对豫剧《白蛇传》做了改编,但是基本情节、人物思想走向都沿用前作。而曾小敏的粤剧版《白蛇传·情》从剧本上省略大量的情节,在艺术表演上做了大量创新探索,这一点也给我们今后的戏曲创作提供了启示。

三、剧种队伍建设

一个剧种要有标志性、旗帜性的团体和人物,就必须推出一个突出的领头人。像豫剧、越剧之所以广为人知,就是因为它们有标杆性的艺术家和作品。

曾小敏之于粤剧,就是一个旗帜性的人物,这为此次粤剧全国巡演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这个剧种的传承和社会接受度起到了助推作用。我相信粤剧艺术会有美好的明天,曾小敏的粤剧表演艺术也会更上一层楼。

打造粤剧精品需要优良“团风”和严谨精神

张平

国家一级导演

艺术的感染力是共通的,即使语言上有障碍,郑州的观众一样能感受到粤剧《白蛇传·情》的美感。再例如同时演出的粤剧《谯国夫人》,也充分展现了粤剧艺术的个性和特点。

河南豫剧院曾到深圳演出过《焦裕禄》《重渡沟》《朝阳沟》等经典剧目,收获了一批忠实观众。这充分说明了在艺术创作上,各个剧种都有各自的经验、风格、优势,这体现出传统曲艺发展的良好态势。

此次广东粤剧来到中原,与此前豫剧《朝阳沟》《程婴救孤》到广东演出。在带给我们视觉享受、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为传统戏曲如何发展带来了新的灵感。

01

《白蛇传·情》充分体现了粤剧都市化、青春化的特点。

一般来说,传统戏曲演的是“行当”,例如青衣、小生、刀马旦等,都是通过戏曲行当来演绎人物。

但《白蛇传·情》做到了摒弃套路,曾小敏在表演上全情投入,不但展现了粤剧艺术的传统和程式化特色,同时具有现代美感。她演出来的是活生生的人物,是让人信服的白蛇。

可以看出,曾小敏的团队进行了认真的人物分析,这包括筛选出每个桥段适用的具体身段,而并非程式化地将青衣的所有身段运用在白蛇这个角色上。编剧、导演、演员对《白蛇传·情》的精雕细刻,都在表演中展现出来。

传统戏曲要吸引年轻观众,就要仔细揣摩当今观众的艺术需求。《白蛇传·情》将现代都市气息和戏曲艺术追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了传统戏曲的另外一种美,让年轻观众在感受美、感受文化上达到了共情和共通,看到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这不只是《白蛇传·情》的艺术探索经验,也是现代粤剧发展的大趋势。

02

传统剧目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白蛇传·情》中,断桥“雨”“雪”之景相互呼应,不仅是写意之美,也是主人公两种心情的体现。这是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对传统剧目的成功创新,故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03

一个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队伍、好的纪律、好的团风,更要有好的领头人。

广东粤剧院整体年轻化,这种朝气蓬勃的氛围和对艺术精益求精的严谨精神值得学习。曾小敏更是以身作则,每天早上七点准时练功,因此基本功非常扎实。

在粤剧《谯国夫人》中她演了四个行当,从18岁演到80多岁,从小花旦、青衣到刀马旦、老旦,她都可以出色地完成。曾小敏能准确把握人物形体、塑造人物内心,这要求演员要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造诣。

广东粤剧院“团风”之团结,让我感受颇深。加之剧团为排戏“量身定制”了一套宣传策略,包括编剧、导演采访、视频预告等,在阶段性的宣传中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力量。

有了这样一个团队,才有“文化粤豫”整个舞台风貌的完美呈现。主创团队艰苦的努力、精细的把握、认真的工作态度,都值得传统戏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一字一曲皆天然,一颦一笑皆有情

谭静波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著名戏剧评论家

此次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郑州站的演出,展现了她作为粤剧艺术新一代领军人物的艺术造诣、文化修养、行业引领和担当精神。这更是一场粤剧声腔艺术的雅集,大段清丽、甜润的粤剧唱腔,一字一曲皆天然,一颦一笑皆有情,让人痴迷、让人心醉。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豫剧领军人物李树建先生与曾小敏有过多次即兴式对话、对唱的合作,它象征着粤豫两地文化交流的美好意愿和前景。当语言插上戏曲音乐的翅膀,感情便化成不可遏制的涌动,突破地域和时空,台上台下形成的共鸣震撼了整个剧场,舞台效果唯美、时尚、婉约、大气,给人带来深刻感受和启示。

01

粤剧具有兼容并包的开放气象。

粤剧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剧种,主要受明清时期昆腔、汉调等影响,因此本身就是开放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粤剧时装戏,就让人觉得很时髦、时尚,粤剧这种兼收并蓄的风格是独有的,也是中国戏剧艺术的瑰宝。红线女大师主演了很多粤剧,例如《搜书院》《昭君出塞》《关汉卿》《山乡风云》等,影响很大。丁凡老师的作品《魂牵珠玑巷》的舞台也很现代,非常漂亮大气。此次曾小敏的粤剧演出同样给人一种“都市化”的感觉,吸收了许多新的时尚元素,洋溢着大都市的气息,值得河南豫剧借鉴。

02

粤剧具有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在粤剧中一以贯之,红线女大师的每一个剧目、每一个唱腔都在创新,而最新的粤剧作品,包括张平导演的《谯国夫人》,还有《红头巾》《白蛇传·情》,都能明显看出大幅度创新,但又保留了粤剧作为广东传统剧种的特色,亦古亦今。就像张平导演说的,粤剧把中原剧种的风格纳入自身之中,使这个剧种表现力更加丰富,这种创新精神本身就是粤剧的一个传统,也是粤剧难能可贵的一个方面。

03

粤剧具有欣欣向荣的青春气质

《白蛇传·情》的导演莫非,具有一种鲜明的“青年意识”,作品非常时尚。《白蛇传·情》这部剧非同一般,充满了青春的气象。

一是极具个性和自我意识。《白蛇传·情》讲的是“情”,又怎一个“情”字了得?它把情演出了痴的感觉,把情用酒灌醉,让情感动了仙、撼动了神,但是又让人觉得合理、美满,让人感觉到一花一草皆有缘,一枝一叶总关情。把“情”字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是《白蛇传·情》跟其他《白蛇传》的不同之处。

二是文武兼备,视听皆美。《白蛇传·情》的武戏突破了原来武打的程式,白蛇是蛇仙,曾小敏用水袖的动作,表现水漫金山中的“水斗”情节,既给人以婀娜多姿的感觉,又非常贴合人物,并且能“打”出彩;而文戏部分则缠绵悱恻,爱、怨、恼、怒,无一不美。

三是注重人物心理描写。《白蛇传·情》是为了青年观众而创编的,在演出过程中,我甚至听到一种爱的密语,感受到爱的气息,这部戏像放大镜一样把这种爱表现给当代的年轻人看,让观众产生了共鸣。《白蛇传·情》非常浪漫、大胆、出挑,曾小敏演出了个性,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我觉得这就是青春色彩的《白蛇传·情》,这就是青春气息的曾小敏,这就是青春面貌的广东粤剧,粤剧很时尚,粤剧正青春!

评论丨创新和进取是粤剧“飞”出去的“双翼”

艺鸣

来自岭南的粤剧亮相中原地区,获得了河南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当地热点文化事件,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意料之外”在于,粤剧素来有“过海容易过江难”的说法。在海外,有华人处就有粤剧,而在国内,受粤语方言等因素影响,粤剧要越岭“北上”,并非易事。

“意料之中”在于,一来河南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有着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和广泛的观众基础;二来此次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从唱腔、表演到服装设计、舞美呈现,无不精益求精,两场演出充分展现了粤剧守正创新、开放进取的时代风貌。

在《我是曾小敏——“剧·说”交响音乐会》上,民乐与交响乐交相辉映,曾小敏与河南交响乐团合作,经典名曲《荔枝颂》、粤歌《生命花开》《每一个春天》等曲目轮番登场,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新编粤剧《白蛇传·情》是曾小敏的代表作,她曾凭借“白素贞”一角荣获文华表演奖和梅花奖。

该剧风格唯美清新,以“情”为主线重新讲述千年神话传说,是近年来粤剧界以现代审美重新挖掘传统艺术的一次成功探索。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向来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胸怀著称。

粤剧的包容性极强,以“拿来主义”精神见长,同时又深受岭南本土文化的浸润。巡演节目的设置中,现代舞美、交响乐等当代审美元素的加入,既展现了粤剧的传统程式之美,又焕发出朝气蓬勃的青春风采。

事实上,广东近年来不乏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艺创作。例如,广州市歌舞剧院近年来打造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醒·狮》,全国巡演所到之处皆掀起岭南“醒狮”文化热潮;广东歌舞剧院重点打造的大型原创舞剧《沙湾往事》,自年首演以来常演不衰,足迹抵达国内外超过40个城市。这些文艺精品无不是在充分挖掘岭南风俗、人文特色的基础上,敢于锐意创新,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开拓精神,暗含了“敢为天下先”的岭南文化精神内核。

每一个成功的文化输出案例都堪称是岭南文化当代魅力的一次生动展现,它们一次次向世人证明,让岭南文化走出去,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离不开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奋发有为的气魄。让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活”出个性,“活”得精彩,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走出去”的底气和动力。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让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全国,是每一位广东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正是广东文艺“头雁工程”的使命。

如何让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和文艺领军人才通过“头雁工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获得更广泛的认同,是摆在广东文艺界面前的一道重大命题。此次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为业界提供了许多可贵的启示。

期待此次巡演能为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一个范本,也由衷希冀未来有更多的“领头雁”,勇担使命,不负众望,凭借胆识、自信、智慧和艺术造诣,将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带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个角落,让岭南人文之美四海传扬,恒久绽放。

来源:南方日报、佛山电视台

编辑:黄倩瑜

校对:王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33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