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潮,是一股什么潮SHUIMORE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跟随SHUIMORE一起来看看吧!
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种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海水有涨潮、落潮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潮汐。在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这就是咸潮。
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于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
主要特征
咸潮的强度主要受河流流量和潮水上涨幅度的影响。在“初一、十五涨大潮”时,潮水上涨幅度大,海水上溯距离远,河水中含盐度也较高。当海洋大陆架高盐水团随潮汐涨潮沿着河口向上游推进,盐水扩散、咸淡水混合往内陆上溯,内河含盐量超过一定标准,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或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河口地区咸潮上溯是入注海洋河流的河口最主要潮汐动力过程之一,是河口特有的自然现象。一般地,含盐度的最大值出现于涨憩附近,最小值出现于落憩附近。咸潮在沿海地区,尤其是河口区域常见,多发生在冬春旱季。冬末春初上游来水量减少,江河水位下降,受潮汐影响,海水沿河口上溯,造成内河水体含盐量升高变咸。咸潮的严重程度,以每升水所含氯化物浓度来衡量(简称“度”)。
咸潮多发于河流的枯水期,这时河流水位较低,海水比较容易倒灌入河。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旱季时,河流处于枯水期,咸潮影响明显增强。若遇到大旱年份,咸潮危害更大。风对咸潮影响也比较大。若风向与海潮方向一致,可以加快咸潮推进的速度,扩大它的影响范围。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长期的累积效应也非常明显,使得咸潮影响到更广的地区。
咸潮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但是近来,广东沿海咸潮频繁发生,是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这些年,广东省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坡度减小,导致咸潮上溯的范围扩大、次数增多。
咸潮来临时,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以至农业灌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自来水会变得咸苦,难以饮用;长时期饮用氯化物含量多的水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工业生产使用含盐分多的水会损害机器设备;农业生产上,使用咸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农作物萎蔫甚至死亡。因此,应及时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广大群众也应注意节约用水。
咸潮往往给沿海地区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用水造成不良影响,应对咸潮的策略主要是输淡备水及运用蓄水工程如水库等避咸。
防治
建立预警机制
加强对咸潮形成机理的研究,运用先进的超声波流速剖面仪等设备和技术,对咸潮实施同步的严密监测,并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协调机构,在咸潮到来之前做好防范。
调水以淡压咸
由于咸潮活动主要受潮汐活动和上游来水控制。潮汐活动可调节的余地有限,而上游径流的调节则是大有可为的。进入21世纪,抵御咸潮迫切要求水利枢纽的运作。调水以淡压咸是现今比较有效的应急办法。
加强河道管理
鉴于现今珠江三角洲河段过量滥采河砂造成河床严重下切,引发咸潮上溯,有关部门应对珠江全流域加强采砂的管理,用立法手段严厉打击违法采砂行为。
节约用水
用水的严重浪费导致河流水位下降,加重咸潮的危害。所以,应提倡人们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以减轻咸潮的危害。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