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股份逆境反转国之大者
编者按:地产折叠时代,有一股力量成为中流砥柱。它们,或冲锋于拍地现场,或江湖救急,成了“白衣骑士”;它们是低调潜行的地产国企,它们成长的密码是什么?从2月9日起,乐居财经联合乐居财经研究院,推出年度策划③——《国之大者:年国企地产巡礼系列》,将陆续推出百家国企地产商的成长故事。
文/乐居财经研究院吴文婷
上市房企业绩持续“高冷”预警。截至2月14日,A股已有64家房企发布业绩预告,近一半出现亏损。而其中,珠江股份扭亏为盈,实现“反转”。
据珠江股份(.SH)年业绩预盈公告,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5亿元至0.82亿元,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2亿元至0.47亿元。
时间回溯至年,其全年业绩亏损5.91亿元,这也是自年以来的首次亏损。从公司披露的原因来看,计提减值似为“罪魁祸首”。珠江股份对亿华公司债权投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3.4亿元,对东湛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4亿元。
在这两年的业绩中,珠江股份均提及计提减值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又与其采用的“股+债”投资模式不无关系。
塑造天际线
珠江,自西向东穿越羊城,注入南海。在广州,以珠江为名的企业不可胜数,其中就包括珠江股份。
珠江股份的前身为广州珠江房产公司,是广州成立最早的房地产综合开发企业之一。作为广州先行头牌之一,它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少烙印,包括花园酒店、白云宾馆、世贸大厦、天河体育中心等,塑造了广州城区最早的天际线,影响至今。
年,珠江实业(曾用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其为广州市第一批上市公司之一。彼时,保利地产才刚成立一年时间,恒大、富力尚未出山。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经过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这家老牌房地产企业似乎被房地产界的一波波“后浪”甩在了背后。市场有评论称,去化能力不足、项目进程缓慢、在售资源稀少、投资行业分散缺乏协同效应都在拖累其发展步伐。
放眼广州几家上市房企,保利地产的年销售额早已进入千亿俱乐部,“同门兄弟”越秀地产也在向亿元的销售目标发起冲击。相比之下,珠江股份仍在一年不足50亿元的营收区间徘徊。
年-年,珠江股份实现营收分别为34.05亿元、29.48亿元和24.75亿元。年,其业绩出现亏损5.91亿元,这也是自年以来的首次亏损。
而土储方面,年-年,公司持有待开发土地的面积分别为51.44万平方米、81.16万平方米、41.34万平方米,截至年底的规划计容建筑面积仅有27.56万平方米。
此外,珠江股份在财报中谈到,公司年计划新开工项目4个,计划新开工面积33.55万平方米;年计划竣工项目2个,计划新竣工面积28.48万平方米。同时,公司还将通过自主开发和国企合作等方式,孵化新的优质房地产项目。
“股+债”模式
关于自身的定位,珠江股份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