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右江出土了一块龟甲,上面刻满奇怪文字
右江位于广西,是珠江水系西江的支流,郁江中游河段的名称。因为与左江形成一左一右,因而得名右江。右江起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区澄碧河口,终于南宁市西郊宋村,流经百色、田阳、田东等县。在右江的隆安段,人们发现一块龟甲,上面还刻着奇怪的文字。这些文字是什么文字呢,它又有怎样的秘密呢?接下来,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右江属于常年河,虽然四季通航,但它本身是一条滩多水急,暴涨暴落,而且枯水期较长的山区河流。特殊的水利特征,造就了右江独特的水文特征,河流的含沙量很大,平均年输沙量达到万吨左右。因此在右江,就催生了一个特殊的产业——挖沙。
上世纪90年代,当地的村民象往常一样,每天都开着捞砂船在右江挖沙。可一段时间以来,他们每次捞到的除了砂子,总会有一些特殊东西。村民拿来用水一冲,发现这些东西竟然是龟甲,再仔细一看,上面还刻着一些奇怪的,象文字一样的符号。可说它是文字吧,却没有人能认得一个字。
试
当地的文物部门被惊动了,考古人员赶来,对这些龟甲进行研究。很明显,这些符号是用刀子类的工具刻上的,主要有横,竖和斜线笔划构成。它们刻写的很随意,大小不一,也没有什么较为规范的格式。龟甲,刻字,到这里,您会想到什么呢?没错,考古人员的第一感觉,也是认为这些很像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可是,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这些字符又与甲骨文有很大的差别。甲骨文已经比较规范,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虽然也存在大小不一的情况,但整体比较均衡对称。而右江发现的这些龟甲上的字符,却随意得,基本上没有规律可言。
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龟甲的年代进行测定后,考古人员得出的结论是,这些龟甲片的年代,至少在年以前。可我们已经证实,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为年。很明显,两者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而且,这些龟甲上的字符要比甲骨文还要早。是甲骨文的前身吗?可是,在殷商时期,两百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文字有这样大的变化。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文字肯定与甲骨文无关。那这些文字是什么呢,最终,人们将这些文字与广西当地曾经的一个古国联系在了一起。
这个曾经的古国,就是骆越古国。骆越古国是先秦壮侗语族民族的祖先,在岭南地区建立起来的一个古国。从文献来看,骆越古国活动的时代,大致是从战国到时东汉时期,其范围北起广西红水河流域,西起云贵高原东南部,东至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南至海南岛和越南的红河流域。关键的一点是,史籍上对骆越古国在文化方面的成就极为肯定。骆越古国曾经创造了十分灿烂的文化,包括:稻作文,棉纺织文化,航运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对中华文明,东南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学术上,甚至专门将骆越古国创造的这些文化,统称为骆越文化。文化发展到这种程度,拥有文字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这些文字记录的是什么内容呢?目前,考古人员一共整理出了左右个字,但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证据,其内容根本没法解读。我们知道,龟甲出水的右江的龙床河段,是右江与渌水江,罗兴江的交汇处,旁边是大龙潭的右江出水口形成的瀑布。而这一片,在历史上,也就是古骆越国时期,是著名的祭祀潭。因此,我们只能断定,这些龟甲上文字的内容,应该是古人占卜或祭祀用的文字。时值今日,考古人员还在不间断地研究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文字。我们期待着,会有越来载多的,能够解读龟甲上文字的文物出现,让我们能够更多地理解和认识这些古老的文字,从而解读出更多关于骆越古国的秘密。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张洪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