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alysts特刊征稿用于电化学能量
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技术,已成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然而可再生能源具有地域性、间歇性特点,只有完善可再生能源的存储和转化,才能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在此背景下,二次电池、电解水等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对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还可以为化工产业提供基本的原料及燃料,被视为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虽然电池储能和电催化转换原理不同,但高活性、稳定性的电化学催化材料的开发是发展的核心与关键。
Catalysts特邀杭州师范大学高鹏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丁良鑫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鲍迪副研究员及丹麦技术大学付先彪博士共同主持特刊"AdvancedCatalystsforElectrochemicalEnergyStorageandConversion(用于电化学能量存储和转换的高效催化剂)",旨在发表交流电化学能量储存与转换过程中催化材料的结构设计、可控合成、机理探究和性能提升等方面最新进展,为清洁能源的利用提供前期探索和技术积累。
客座编辑
高鹏教授
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催化材料、储能材料、纳米化学、金属-碳杂化材料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率先提出了多位点储氢理论体系,开发出可逆储氢容量达到国际最高值(12.2wt%)的材料;提出制-储氢一体化材料体系,氢生成到氢储存转化效率接近%;在多个国际著名杂志发表研究论文余篇,他引余次,其中5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个人H因子45;已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项,并转化4项;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两项)。
丁良鑫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传热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型清洁能源的高效催化转化利用与电化学固氮。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已在多个知名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论文总他引余次(H因子42);获授权发明专利8件,部分研究成果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鲍迪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储存与转换的研究。在多个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论文12篇,他引余次,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4篇热点论文);曾获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围绕微纳材料制备新方法及制/储氢器件,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春市科技局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
付先彪博士
丹麦技术大学物理系博士后研究员,玛丽居里学者。研究方向为电化学合成氨(电还原硝酸根/亚硝酸根以及锂-介导法)、电催化(酸性体系的氧析出及氧还原反应,电还原CO/CO2制化学品)、模型催化剂的精准合成及合成机理探究、流动电解池/膜组件电解池的设计、热催化选择性加氢。在NatureCatalysis等国际期刊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篇,合作发表学术论文6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授权1项)、国际专利1项;担任AEM、AFM和AMI等多个期刊独立审稿人。
征稿详情
特刊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不同规模的电池储能技术;燃料和化学品的电化学制备;反应活性模拟/预测及其在光、电、磁方面的应用。
接收稿件类型:原创型研究论文、综述等。
投稿截止日期:年10月31日
特刊详情页链接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