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广州海珠区只是个岛,番禺南沙
秦汉时期,广州的珠江曾是一片海!海珠区也只是一个小岛,形状恰似一枚横卧在珠江上的海贝,周身环绕的海水把海珠隔为“孤岛”。海珠的名字则得于古代广州“珠海”中的海珠石。番禺可以说是一个大岛屿,修建有广州最早的城池番禺城,史称“任嚣城”在该城附近有两个小山,一个叫番山,一个叫禺山,这个就是番禺名字的由来。南沙就是一些前海零星分布的沙洲岛,后来经年泥沙冲积逐渐成型。万顷沙则是后来,围海屯田造出来的。当时填成万顷良田,所以取名万顷沙。
秦汉时期的地图当时的南沙一片汪洋,是“千年商都”广州通向海洋的南海之门。“珠海”(现在已经是珠江)与大海相连,怒波汹涌,惊涛拍岸,波涛直拍越秀山,十分壮观!
想想今天城区的很多地方,当时还在茫茫碧波之下。其中有一些高地,从海面上露出一个头,成为星星点点的岛屿。站在繁华的街头,回想这样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感觉“沧海桑田”让人感慨万千!
珠江两岸景色那时广州东风路的中山纪念堂,一带还是海面,彼时的珠江就叫作“海”,直到宋代,广州的一德路、海珠广场一带仍然是“海”边,当时的“海”虽然已经比秦汉时窄了一半,但宽度依然约有米。
后来广州人不把珠江叫海了,开始叫河。他们称珠江以北为“河北”,珠江以南为“河南”。当时广州珠江北岸要比南岸繁华很多,而且珠江上桥很少,来往不便,所以有了“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
后期慢慢经泥沙冲积,逐渐成型时移世易,沧海桑田,广州的“海”渐渐一成珠江,而且珠江也一直在缩窄。所以身边有一些老广州人将“过江”称作“过海”,把一德路、海珠广场一带称为“海皮”(即海边的意思),你可不要觉得他们说错了。其实,广州“沧海桑田”的历史记忆,就保留在这些代代相传的俗语里。如今“海皮”一带已变成广州城繁华之地。
这一条宽约米的珠江,一眼就能望到对岸,怎么能跟“海”搭上边呢?直到翻开泛黄的史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民间俗语里,保留着沧海桑田的历史记忆。
番禺比广州建城更早番禺其实是广州的老城,番禺建城反而要比广州早。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因为靠着番山和禺山,所以取名“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范围现今的仓边路以西,越秀区儿童公园,广东省财政厅一带)。后来秦朝突然灭亡,南海郡尉任嚣病危,召见龙川县令赵佗,说番禺“负山险阻南海”,“可以立国”,并假借朝廷命令,委赵佗代理南海郡尉。汉高祖三年(前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
番禺城效果图赵佗推行“和辑百越”的政策,有效实行保护中原移民的政策和文化传统,引进中原先进技术;又尊重越人风俗,任用越人首领为国中重臣,促进岭南生产力的发展。让汉族和南越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汉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治理成效十分显著。有“连绵百邑之地,南北东西数千里,带甲百万之众。”可见当时南越之实力强大。
南越国共传五代王,共九十三年,开国君赵佗,称南越武帝。越王墓位于广州市的越秀山侧。墓主是南越第二任越王文王赵昧,赵昧是武王赵佗的孙子。古人的墓地是很有讲究的,背山望海,越秀山确实是风水宝地。想想波涛直拍越秀山,怒波汹涌,惊涛拍岸,今天城区的很多地方,当时还在茫茫碧波之下,连绵南沙一片汪洋,“千年商都”广州从南海之门出发,商品贸易走向世界,异常地壮观!
珠江两岸今天的广州又将再次启航。布局南沙广州商贸之门,凭借大湾区的交通枢纽地位,重新续写新篇章!如今珠三角口岸不再阻隔,粤港澳也正因为南沙的连接,即将成为比肩世界的大湾区。向海而生两千载的千年古城,广州携手南沙再次扬帆起航!综合大湾区各种资源,广州再发力,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再写更辉煌的“千年商都”神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814.html